民间借贷中的房产抵押如何认定?


在民间借贷中,房产抵押的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民间借贷中的房产抵押。简单来说,就是在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里,借款人把自己的房产作为担保,来保证按时归还借款。如果借款人到期还不上钱,出借人就有权按照约定处置该房产,用所得的钱来弥补借款损失。 对于民间借贷房产抵押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从主体方面来看,抵押人和抵押权人都得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就好比两个人做买卖,都得是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民法典》明确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所以,在房产抵押中,双方都得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抵押行为才可能有效。 关于意思表示,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必须是自愿达成房产抵押的协议。也就是说,不能存在一方强迫另一方的情况。如果是因为受到欺诈、胁迫等手段,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签订的抵押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胁迫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抵押的房产必须是抵押人合法拥有且有权处分的财产。比如,这套房子得是抵押人自己名下的,并且没有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等限制处分的情况。《民法典》规定,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等不得抵押。 另外,房产抵押还需要办理抵押登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等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也就是说,如果只是签订了抵押合同,但是没有去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那么抵押权是不成立的。出借人就不能对该房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那么,在民间借贷中,房产抵押认定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双方签订书面的抵押合同。合同里要详细写明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者使用权权属,抵押担保的范围等内容。 第二步,办理抵押登记。双方需要携带相关的材料,如抵押合同、房产证、双方的身份证明等,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登记机构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进行登记,并颁发不动产登记证明。 最后,需要注意一些可能导致房产抵押无效的情况。除了前面提到的主体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不真实、抵押物不合法等情况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形。比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抵押合同是无效的。另外,如果抵押合同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也是无效的。 总之,在民间借贷中进行房产抵押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流程来操作,以确保抵押的有效性,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