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摩撞人主次责任比例该如何判断?


在电摩撞人的事故中,主次责任比例的判断是有明确法律规定和依据的。 首先,电摩属于机动车。当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于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一般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不过,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同时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 若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通常承担80%的责任; - 要是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则承担60%的责任; - 当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时,承担40%的责任; - 若机动车一方无责任,一般承担10%的责任; - 如果是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的责任; - 要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 倘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如果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 。 这些责任比例的划分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事故处理中,交警会根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以及相关鉴定结论等,来综合判断和确定责任比例。比如,查看事故现场的刹车痕迹、车辆行驶轨迹、是否有超速等违法行为、双方的受伤情况等因素。最终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给当事人。 相关概念: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的文书,用来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它是处理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重要依据。 责任限额:是指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人对于保险事故发生后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在交通事故涉及保险赔偿时,责任限额起到限制赔偿范围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