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残疾人父母有给付能力?
我是个残疾人,生活上有些困难,想让父母给点经济支持。但父母说他们没能力给付,我不太确定他们说的是真是假。我就想知道,从法律角度,到底该怎么判断残疾人父母有没有给付能力呢?
展开


在法律层面判断残疾人父母是否有给付能力,是一个较为综合且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对于残疾人子女,如果其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在一定情况下是有权利要求父母给予经济支持的。 判断父母给付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收入情况。这是判断给付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看父母的工资收入、经营所得等稳定的经济来源。例如,父母有固定的工作,每月有稳定的工资入账,或者自己经营生意有持续的盈利,那么从收入上看他们可能具有一定的给付能力。相反,如果父母处于失业状态,没有稳定的收入,那给付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是财产状况。除了收入,父母的财产情况也很关键。比如他们拥有房产、车辆等固定资产,如果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变卖、抵押等方式获取资金,这也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给付能力。但如果父母名下没有什么可变现的财产,且可能还背负着债务,那么给付能力就相对较弱。 三是家庭支出。需要考虑父母的日常必要开销,包括生活费用、医疗费用、赡养老人费用等。如果父母自身的生活开销较大,如需要长期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或者赡养老人的费用,那么他们实际能够用于给付残疾人子女的资金就会减少。 四是当地生活水平。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不同,判断给付能力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费用也会相应增加,父母的给付能力也会受到当地物价水平的影响。 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不能仅仅依据某一点来确定父母是否有给付能力。如果涉及到法律纠纷,可能还需要通过调查取证、评估等程序来准确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