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该如何起诉他?


当遇到未成年犯罪需要起诉的情况,我们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在处理这类案件时,法律会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采取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处理方式。 从起诉的流程来看,首先是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他们会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以确定犯罪行为是否确实发生以及是否为该未成年人所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当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会全面审查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一贯表现等情况,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其犯罪的原因和情节,作出合适的处理决定。 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阶段,会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程序。例如,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名誉,避免对其未来的成长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同时,法庭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 此外,在整个起诉过程中,会为未成年人指定合适成年人到场。合适成年人一般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果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也可以由其他合适的人员如社会工作者等担任。合适成年人的作用是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其理解诉讼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总之,起诉未成年犯罪有着一套完整且特殊的法律程序,其目的是在追究犯罪责任的同时,更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