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记录要怎么撤销?


违法记录通常是指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后所留存的记录。一般来说,违法记录一旦形成,是很难撤销的,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处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规定,如果违法记录的形成存在错误,比如是由于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途径来解决。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根据《行政复议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如果经复议机关审查,确认原行政处罚决定错误,那么会作出撤销或者变更原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相应的违法记录也会随之更正。 行政诉讼则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根据《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若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原行政处罚违法,会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违法记录也会得到纠正。 另外,如果是未成年人的违法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不过这主要是针对犯罪记录,对于一般违法记录并没有明确的封存规定,但一些地方可能有相关的未成年人违法记录封存或者消除的政策,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