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信息罪如何判刑?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盗窃信息罪”这一确切的罪名,但涉及盗窃信息的犯罪行为,可能会触犯多个相关罪名,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不同情形下的法律规定和量刑标准。 首先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比如,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大量公民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并出售获利,就可能构成此罪。 其次,如果盗窃的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这里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例如,企业员工将公司的核心技术配方盗窃后卖给竞争对手,就可能涉嫌此罪。 另外,如果盗窃的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可能触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像窃取国家重要的军事机密文件等行为就属于此类。 具体的量刑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犯罪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盗窃信息的数量、价值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等。司法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准确量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