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理解负商誉并进行会计处理?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时遇到了负商誉的问题。不太清楚负商誉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会计上该怎么处理。我想知道负商誉的概念是怎样的,依据什么法律规定,以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希望专业人士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负商誉处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负商誉的概念。负商誉是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支付的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简单来说,就是买东西花的钱比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还少。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而制定的,它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合并行为,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对于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这一步就像是买东西时,要再确认一下这个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自己花的钱是不是真的少。如果经过复核发现计量有误,就需要调整相关的价值。 第二步,如果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这个少花的钱要作为企业的收益,记录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中。比如,企业A合并企业B,支付的成本是800万,而企业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是1000万,那么这200万的差额就会被计入企业A当期的损益,增加企业A的利润。 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正确理解和处理负商誉,对于企业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合并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