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作为证据的真伪该如何辨别?


在司法实践里,辨别录音作为证据的真伪,有多个要点需要关注。 首先是合法性方面。录音行为的实施必须合法,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得是自愿且不受限制地对话,这样录制的音频才符合善意原则,能保护当事人权益和澄清事实。比如在他人私密空间未经允许偷录,侵犯了他人隐私权,这种录音就不合法,不能作为有效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 其次看录音质量。录音要达到较高标准,要能明确身份,对话内容清晰易懂。如果录音声音模糊,无法分辨说话人是谁,或者内容含混不清,那它作为证据的证明力就很弱。 完整性也很关键。录音资料要保持完整无损,没有经过剪辑、故意篡改等操作。专业的鉴定机构或法院指定的专家在鉴定时,会着重考察录音的完整性、连续性以及是否经过篡改或伪造。他们还会检查录音的音质、背景噪音、对话内容的逻辑性等因素,以此确定录音是否保持原始状态,有没有被人为编辑修改。 另外,虽然录音证据有一定可信度,但通常还需要其他证据佐证。比如可以结合录音双方的身份证明、通话记录等,来进一步证实其真实性及其在法庭上作为有效证据使用的资格。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对对方提出的录音证据有疑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请鉴定。由案件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录音证据及相关材料;鉴定机构受理后,指派有专业资质的鉴定人员进行鉴定;鉴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和技术标准对录音证据审查、分析和比对;最后鉴定机构根据结果出具鉴定意见书,供法庭审理参考。 相关概念: 合法性:指录音证据的取得方式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完整性:录音要完整,不能删减关键部分,提交时要提供原始载体和复制件。 关联性:录音内容要和案件事实相关,能证明案件关键事实或争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