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经营立案标准是判断一种经营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并予以刑事立案的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些非法经营行为包括: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立案追诉标准规定(二)》第七十二条进一步明确,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二年内因非法经营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从事同种非法经营行为;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在一些特定领域也有具体的立案标准。比如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二十吨以上的;曾因非法经营食盐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十吨以上的等。非法经营卷烟二十万支以上的也会被立案追诉。 相关概念: 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非法经营数额:指的是行为人在非法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金额总数。 违法所得数额:指的是行为人通过非法经营行为所实际获取的非法利益的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