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起诉是比较好的选择吗


交通事故起诉是否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来说说起诉的优点。其一,维护合法权益。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往往会有身体伤害、财产损失等损害,起诉是请求赔偿的有效方式,通过起诉,受害者能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维护自身权益。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其二,促进公平正义。在事故里,侵权人通常承担主要责任,受害人承担较小责任,起诉能让受害人获得公正赔偿,使侵权人承担应负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三,维护社会秩序。起诉对侵权人有威慑作用,促使其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秩序。 不过,起诉也存在缺点。一是诉讼成本高。起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特别是重大事故,诉讼成本更高,这可能导致受害者无法及时、公正获赔,甚至放弃诉讼。比如聘请律师需要支付律师费,还有诉讼费等其他费用。二是诉讼时间长。交通事故处理要经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程序,诉讼过程也需经过庭审、判决等环节,可能导致受害者无法及时获赔。三是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是否选择起诉,要综合考虑事故责任明确程度、赔偿协商可能性、损失大小等因素。如果双方对责任认定和赔偿数额争议较大,且协商无果,诉讼可能是较好选择。但如果能通过协商达成满意赔偿协议,诉讼则未必必要。 相关概念: 诉讼成本:指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时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交通事故中,致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民事诉讼时效为1年;造成财产损失的,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既有人身伤害又有财产损失的,诉讼时效应分别计算。且诉讼时效不是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而是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