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否说明案件已经立案?
我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了,但不太清楚这是不是意味着案子已经正式立案了。我想知道从法律上来说,取保候审和立案之间是什么关系,取保候审能不能就确定案子已经立案了。
展开


在探讨取保候审是否意味着案件已经立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别了解一下取保候审和立案的概念。 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简单来讲,就是司法机关认为有犯罪的事儿发生了,并且觉得需要去查一查、管一管,就开始正式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了。 而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通俗地说,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用一直待在看守所里,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外等候审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刑事诉讼过程是从立案开始的,如果没有立案,就不存在所谓的“刑事诉讼”,自然也就不能采取取保候审这种刑事强制措施。所以,从法律逻辑和规定来看,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那就说明案件已经经过了司法机关的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已经正式立案了。也就是说,取保候审是建立在案件已经立案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立案,司法机关是没有权力对当事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因此,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时,就可以确定案件已经立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