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是在立案后吗?
我有个民事纠纷准备去法院解决,听说有法院调解这个程序。我不太清楚法院调解是在什么时候进行,是在立案之后才会有调解吗?还是立案前也能调解呢?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时间安排。
展开


法院调解并不一定都在立案后进行,在立案前后都有可能开展,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立案前的调解,也就是诉前调解。这是指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尚未正式立案受理时,先由法院或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等对纠纷进行调解。这种调解方式能快速、低成本地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和法院的案件压力。比如在一些基层法院,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会引导当事人先进行诉前调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在登记立案前委派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 立案后的调解,是指案件已经被法院正式受理立案后,在审理过程中进行的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在立案后的各个阶段,如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等,只要双方当事人自愿,法院都可以组织调解。例如,在一些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双方有调解意愿,就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总的来说,法院调解在立案前后都可能发生。诉前调解注重快速解决纠纷,而立案后调解则是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目的都是为了妥善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纠纷的特点,在不同阶段配合法院的调解工作,以实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