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主播欺骗刷礼物属于欺诈行为吗


被主播欺骗刷礼物不一定就属于欺诈行为哦。欺诈在法律上是有严格定义的。如果主播以欺骗方式诱导观众进行礼物打赏,并且该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构成欺诈行为中的诈骗罪。 首先,从犯罪构成要件来说,第一,侵犯的法益方面,这种行为得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简单说就是主播的行为让你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第二,客观方面,要表现为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形式,从你这儿骗取了数额较大的财产。比如主播说自己身患重病急需救助让你刷礼物,实际根本没这回事,这就是虚构事实。第三,主体上,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普通公民,主播就属于这类主体。第四,主观层面,主播在实施行为时必须是故意的,而且有非法占有你财产的意图。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里说的数额较大,在不同地区标准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 如果只是一般的诱导刷礼物,没有达到这些犯罪构成要件,可能就不构成诈骗罪,但可能涉及民事上的欺诈行为。要是你觉得被主播骗刷礼物了,首先要做的是保留好证据,比如聊天记录、直播录像等。然后可以先和平台反映情况,看平台能不能处理。要是你觉得可能构成犯罪了,那就赶紧向警方报案。 相关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虚构事实:就是编造不存在的事情来欺骗他人,让他人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财产处分行为。 隐瞒真相:是指有义务告知对方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导致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