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后警察叫自己协商合理吗?


在日常生活中,报警后警察让当事人自己协商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这是否合理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警察处理案件的原则和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里的“调解”其实和让当事人自己协商有一定关联,本质都是在尝试和平解决纠纷。 从合理的角度分析,如果是一些轻微的民间纠纷,比如邻里之间因为噪音问题发生的小摩擦、同事之间因工作安排产生的小争执等,这些纠纷没有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者重大的财产损失,警察建议双方自己协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解决问题,避免双方陷入繁琐的法律程序,也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而且在警察的介入下,双方能够更理性地坐下来沟通,达成的协商结果也更具有稳定性。 然而,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涉及暴力犯罪、盗窃、诈骗等,警察让当事人自己协商就可能不合理。因为这类案件涉及到公共秩序和法律的权威,不能简单地通过协商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行为,公安机关有职责进行侦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警察在这种情况下还让当事人自己协商,就可能存在失职的嫌疑。 当警察让自己协商时,当事人可以先判断纠纷的性质。如果是轻微的民间纠纷,可以尝试协商解决;如果认为纠纷比较严重,不适合协商,应该向警察说明情况,要求警察按照法律程序处理。同时,当事人也可以保留好相关的证据,以备后续需要。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警察让协商的做法是否合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