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离家出走报警是否有用?


成年人离家出走报警是否有用,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警察是会受理成年人离家出走报案的。按照相关规定,只要失联24小时以后,家人或者朋友就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会列入失联人员内部网查询 。 但是,对于成年人离家出走,处理方式和未成年人不同。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警方会通过协查的方式,也就是区域内所有公安机关联动,有相关人员消息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家属。而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果没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警方通常以一般民事纠纷来处理。一般会帮助家属联系和发布寻人启事,但不会专门协助家属找人,如果明确是自行离家出走,警方不会以失踪人口来处理。 不过,如果有证据证明这个离家出走的成年人可能存在生命安全危险,或者可能会受到侵害,那么不管失联是否满24小时,都可以随时报案,警方会重视并展开调查。这是因为警察的职责在于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相关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在成年人离家出走事件中,如果有迹象表明可能存在犯罪事实,警方就会介入。 另外,《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也明确了相关工作流程和管辖范围等,为警方处理此类事件提供依据。总之,如果成年人离家出走,家属可以先尽量收集相关线索,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相关概念: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年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可以独立进行各种民事行为,比如签订合同、处理财产等。 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就是有可能受到他人侵害而失踪不见的人员,对于这类人员的查找工作,公安机关有专门的规定和流程来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