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失踪了立案以后能找到这个人吗


人失踪后立案了,并不一定就能找到这个人。首先,失踪了随时可以报警。如果是未成年失踪,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成年人失踪,满足一定条件公安机关也会立案,比如失踪现场存在侵害的痕迹、有证人表明失踪人员遭到侵害等情况。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会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寻找。他们会将失踪人员的相关信息录入全国失踪人员信息系统,方便后续查询;会采集失踪人口直系亲属的DNA及失踪人员的近期照片并上传到国家数据库;调查失踪人员最后出现地点以及社会关系;查看视频监控,追踪失踪人口活动轨迹;查询失踪人口身份证使用显示出现地等。 然而,能否找到失踪者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时间因素很关键,如果失踪时间过长,线索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少,增加寻找难度。比如一些案件中,时隔多年后,很多现场证据灭失,知情人记忆模糊等。另一方面,失踪原因也会影响寻找结果。若是主动隐匿行踪,刻意避开他人寻找,比如有人出于经济债务等原因躲起来,那寻找起来就相对困难。此外,地理范围也有影响,如果失踪者跑到偏远地区或者跨区域流动,寻找的范围和工作量会大大增加。 从法律规定来看,《民法典》第四十条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这意味着即使找不到人,在满足一定时间条件下,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宣告其失踪,以解决一些诸如财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虽然立案后公安机关会积极寻找,但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失踪者。家属在这期间也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增加找到失踪者的几率。 相关概念: 宣告失踪: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一项制度。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失踪人的财产管理问题。 全国失踪人员信息系统:是公安机关用来登记、管理失踪人员相关信息的系统,方便各地公安机关查询、比对,有助于寻找失踪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