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别人来家闹事视频到群里是否犯法?


要判断发别人来家闹事视频到群里是否犯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公民享有名誉权和隐私权。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而隐私权则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如果发视频的行为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且视频内容是客观记录了他人来家闹事的真实情况,没有对视频进行剪辑、歪曲、夸大等操作,也没有在发视频时使用侮辱、诽谤性的语言对闹事者进行诋毁,那么这种行为有可能被认定为合理的维权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在这种情况下,发视频就可能不构成违法。 然而,如果发视频的过程中侵犯了闹事者的隐私权,比如视频中包含了闹事者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或者对视频进行了恶意剪辑、添加虚假内容,损害了闹事者的名誉,那就可能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同时,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这种情况下,闹事者有权要求发布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另外,如果发视频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引发了公众对闹事者的不当攻击、骚扰等后果,还有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总之,发别人来家闹事视频到群里是否犯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来判断。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建议尽量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