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是否有必要进行财产公证?
我马上要结婚了,最近在考虑财产方面的事情。我自己有一些积蓄和房产,对象也有一定资产。有点纠结要不要做婚前财产公证,想知道从法律角度看,到底有没有必要做这个公证,做了会有啥好处,不做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展开


婚前是否需要进行财产公证,这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意愿。婚前财产公证,简单来说,就是夫妻在结婚前,把各自的财产情况通过公证机构进行确认和证明 。 首先,婚前财产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公证书应当按照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格式制作,由公证员签名或者加盖签名章并加盖公证机构印章,且自出具之日起生效。 婚前财产公证有不少好处。一方面,它能明确夫妻间的财产归属。比如,你婚前有一套房子,做了财产公证后,这套房子就明确是你的个人财产。万一以后离婚,就能避免因财产归属问题产生纠纷。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难以举证的动产,像珍贵的玉器、古董等,婚前财产公证能起到证据效力。在发生纠纷时,公证过的财产情况更容易被认定。而且,公证后也有利于消除夫妻间在财产方面的诸多顾忌。 不过,即使不做婚前财产公证,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只要是合法取得的,依法也受到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公证,如果有书面约定,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总之,婚前财产公证不是法律强制要求的,做不做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衡量自身情况后再做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