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去作婚前财产公证?
我和对象准备结婚,听说婚前财产公证挺麻烦的,想知道具体在啥情况下其实不用去做这个公证,这样也能省点时间和精力,主要想清楚了解下不用公证的具体情形和相关法律依据。
展开


以下是一些根本没有必要去作婚前财产公证的情况: **婚前一方已经取得产权证的情况** 根据民法典规定,婚前的财产永远是个人的,不会因结婚达到一定年限而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一方在结婚前就购买了一套房产,并在婚前就取得了该房产的产权证,那么这套房产明确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即便日后夫妻关系发生变化,比如离婚,该房产也不会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婚后所住房屋为自己父母的房屋或是承租的公房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判决标准是以房屋产权证为准。也就是说,如果房子登记在自己父母名下,或者是承租的公房,那么房子的产权归属是明确的,在谁名下就是谁的财产,所以离婚时该住房不是夫妻共同财产,不能进行分割。 **婚前已经交付了全部房款,婚后才能拿到房产证的情况** 这种情况并不以拿到房产证的日期来界定财产归属,否则会显失公平。比如,一方在婚前就用自己的积蓄支付了购房的全部款项,只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如开发商办理手续的流程问题,导致婚后才拿到房产证,那么该房产仍应认定为婚前个人财产。 **婚前按揭购房,已办理了贷款手续,购房合同和银行的贷款合同都是以自己名义签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房产是婚前个人财产。因为购房合同和贷款合同都是以个人名义签订的,说明购房行为是在婚前个人完成的,虽然婚后可能夫妻双方共同偿还贷款,但房产本身的归属在法律上仍属于婚前购买方的个人财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