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倒卖白酒是否构成犯罪?


个人倒卖白酒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在我国,白酒属于食品类商品,而经营食品销售业务通常需要取得相应的许可。根据《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对于白酒这种特殊的食品,还涉及到酒类经营的相关规定。《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要求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六十日内,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如果个人没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和酒类经营相关备案登记,就私自倒卖白酒,这属于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另外,如果个人倒卖的白酒是假冒伪劣产品,那就可能构成更严重的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不过,如果个人只是偶尔少量地转让自己合法购买的白酒,并非以倒卖为业,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构成犯罪或违法行为。但如果是以营利为目的,长期、大量地倒卖白酒,就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和备案,否则就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