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多久报警有有效时间吗
开车不小心出了点小事故,当时没太在意就没报警,现在想想有点后怕,担心时间久了再报警会不会不受理。想知道交通事故到底多久内报警才是有效的,要是超过时间了会有啥后果呀
展开


在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交通事故报警的绝对有效时限。 通常来说,发生交通事故后,建议立即报警。这是因为及时报警,交警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查,收集事故现场的各种证据,比如车辆的位置、碰撞痕迹、刹车印等,这些证据对于准确认定事故责任非常关键。 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事故发生当时没有报警,事后也是可以报警的,但一般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的10日内报警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八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若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要是现场有变动、证据灭失,导致交警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那么可能会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后续的赔偿等问题处理。所以,为了保证事故调查的准确性和责任认定的公正性,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保险理赔等相关事宜的处理,最好在事故发生后尽快报警,理想状态是在48小时内。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