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协议加滞纳金是否合法?


在探讨工伤赔偿协议加滞纳金是否合法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概念。滞纳金是指行政机关对不按期限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相对人,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的方法。目的是促使其尽快履行义务,属于行政强制执行中执行罚的一种具体形式。而工伤赔偿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事宜达成的民事协议。 从法律性质上来说,工伤赔偿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工伤赔偿协议通常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合法有效的。 然而,滞纳金这一概念一般适用于行政领域,在民事合同中直接使用“滞纳金”的表述并不准确。在工伤赔偿协议中,如果约定了类似滞纳金的条款,其实质可能是一种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因此,在工伤赔偿协议中约定类似滞纳金的违约金条款,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就是合法的。但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过高,违约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比如,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远远超过了因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工伤赔偿协议中加类似滞纳金性质的违约金条款一般是合法的,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合理。如果劳动者认为该条款不合理,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