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诉讼费如何收取?


在法律中,土地纠纷诉讼费的收取是有明确规定的,并且会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收费方式。首先我们要了解,诉讼分为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土地纠纷有可能属于这两种中的任意一种。如果土地纠纷涉及到财产权益争议,比如因为土地转让、征收补偿等涉及金额的问题产生纠纷,那么就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来收取诉讼费。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举例来说,如果土地纠纷涉及的金额是30万元,那么诉讼费的计算就是:1万元部分交50元,1万到10万部分是(10万 - 1万)×2.5% = 2250元,10万到20万部分是(20万 - 10万)×2% = 2000元,20万到30万部分是(30万 - 20万)×1.5% = 1500元,总共就是50 + 2250 + 2000 + 1500 = 5800元。而如果土地纠纷不涉及财产权益争议,比如仅仅是土地的权属确认纠纷,这类属于非财产案件。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不过,各地法院可能会在这个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收费标准。所以,具体到土地纠纷诉讼费的收取,要先确定纠纷的性质,再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计算。同时,在起诉时要准确提出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明确纠纷的性质,以便法院正确计算诉讼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