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方面有哪些法律?


在我国,有不少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这些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就像是未成年人的“保护伞”,它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这六大方面,全方位地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例如,在家庭保护方面,它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在网络保护方面,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要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等。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它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和矫治。比如,对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法律规定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严重不良行为,法律规定了专门学校、专门教育等措施进行矫治。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也有关于未成年人的特别规定。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相关权益。比如,在监护制度方面,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顺序和职责;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