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有哪些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我国有一系列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基本法律。它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六个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保护体系。比如家庭保护方面,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保护中,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则侧重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该法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和犯罪行为的预防等内容。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法律要求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犯罪行为。 在民事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在刑事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不满十二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