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可得利益索赔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和一家公司签了合同,结果对方违约,导致我损失了原本能赚到的钱。我想向他们索赔预期可得利益,但不太清楚这方面索赔有啥法律依据,不知道从哪下手,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权益。
展开


预期可得利益索赔在法律上是有依据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首先,我们要明白预期可得利益是什么。预期可得利益就是在合同正常履行之后,当事人可以合理预见到的未来收益。比如说,你和别人签了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交易后你能赚到一笔钱,这笔钱就是预期可得利益。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关于预期可得利益索赔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里提到的“赔偿损失”就包含了预期可得利益。当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了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时,受损方就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这部分损失。同时,根据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条进一步明确了预期可得利益索赔的范围和限制。也就是说,索赔的预期可得利益必须是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能够预见到的损失。例如,在一个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违约没有按时交付货物,导致买方无法按时将货物转卖给第三方赚取差价,这个差价就是预期可得利益,买方可以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向卖方索赔。不过,索赔预期可得利益时,受损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的预期可得利益是合理且能够实现的。所以,在日常商业活动中,大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以便在需要索赔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