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赡养有哪些法律问题?
我家老人年纪大了,我们平时工作忙,陪老人的时间比较少。最近听说精神赡养也有法律规定,我不太清楚具体是怎样的。想了解下老年人精神赡养在法律上有啥问题,比如我们没做到精神赡养会有啥后果,法律对这方面是怎么要求的。
展开


老年人精神赡养是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除了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外,还需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给予他们关心、陪伴和慰藉等。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精神赡养相关内容。该法第十八条指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就意味着,精神赡养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是被纳入了法律规范之中。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赡养人未履行精神赡养义务,老年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赡养人定期看望老人、给予老人一定的精神慰藉等。如果赡养人拒不执行判决,可能会面临强制执行等法律后果。 精神赡养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子女等赡养人应当认识到自己在精神赡养方面的法律责任,积极主动地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老年人也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当自己的精神赡养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