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想知道在法律里犯罪中止是怎么定义的,犯罪中止的人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呢?不太懂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希望有人能解答。
展开


犯罪中止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从定义上看,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动放弃犯罪,也就是行为人本来可以继续实施犯罪行为,但自己主动停止了。例如,张三准备入室盗窃,在进入房间后,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这样做不对,于是放弃盗窃离开了,这就是自动放弃犯罪。另一种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比如李四给仇人投毒,在投毒后又后悔了,赶紧将仇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最终避免了仇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这就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对犯罪中止作出了明确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对于“没有造成损害”,这里的损害是指与犯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害。比如上面提到的张三入室盗窃,他在没有拿走任何财物就离开,没有对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等与盗窃行为直接相关的损害,按照法律规定,就应当免除处罚。 而“造成损害”,像王五在实施故意伤害行为时,已经将被害人打伤,后良心发现停止了伤害行为并送医治疗。这种情况下,被害人已经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虽然王五构成犯罪中止,但因为造成了损害,应当减轻处罚。也就是说,相较于既遂犯的处罚,会在量刑上适当从轻。 总之,犯罪中止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宽严相济的原则,鼓励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及时回头,减少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