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散布谣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
首先来看民事责任。网络谣言往往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利。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当他人通过网络散布谣言,导致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就侵犯了其名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里的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比如因谣言导致当事人精神痛苦、焦虑等,就可以主张相应的赔偿。
其次是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如果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扰乱了公共秩序,即使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也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例如,有人在网上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引起公众恐慌,就可能面临行政拘留和罚款。
最后是刑事责任。如果网络谣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可能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 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诽谤罪也是网络谣言可能涉及的罪名,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况。
总之,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写了借条但没有收到钱,被起诉了该怎么办?
欠了银行32万会有什么后果?
敲诈4500元会如何量刑?
追尾后行驶证被扣了该怎么办?
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有法律效力吗?
缴纳社保费的会计分录是怎样的?
两家公司高管任职关联如何认定?
碳源注册商标是什么意思?
装修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哪八种情况?
卖银行储蓄卡用于洗钱会怎么判刑?
省内社保是否不用转移?
工伤认定书在网上能查询吗?
厂子不给缴纳社保由哪个部门管?
燃气开户的单子丢了该怎么办?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真的有几十万吗?
民事诉讼法对证据复印件是如何规定的?
侵犯著作权所获利益如何计算?
诬告陷害罪公安机关立案标准是什么?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