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让方式获得固定资产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有哪些规定?


出让方式获得固定资产,在法律层面是有相应规定和要求的,并且是合法合规的一种资产获取途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固定资产出让的概念。固定资产出让,简单来说,就是固定资产的所有者将资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让渡给他人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固定资产的情况,比如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上面建设厂房等固定资产,或者企业之间转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涉及到的法律条文和规定较多。以国有固定资产出让为例,《企业国有资产法》就有相关规定。该法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这就意味着,如果您想要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国有固定资产,需要关注转让是否在合法的产权交易场所进行,转让方是否如实披露了资产信息等情况。 对于非国有固定资产的出让,《民法典》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所以在非国有固定资产出让过程中,出让方和受让方可以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要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就是有效的。比如,甲企业将自己的一台闲置设备出让给乙企业,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明确了设备的价格、交付时间、质量标准等内容,这份合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在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固定资产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程序性的问题。比如,要进行资产的评估。对于国有固定资产出让,根据相关规定必须进行评估,以确保资产的价值得到合理体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非国有固定资产,虽然没有强制要求评估,但进行评估可以让受让方更好地了解资产的实际价值,避免出现价值偏差过大的情况。另外,要办理相关的产权过户手续。以房屋为例,只有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受让方才能真正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否则,可能会面临一些法律风险,比如原产权人可能会将房屋再次转让给他人等情况。 总之,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固定资产是可行的,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