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售价金额法有什么规定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售价金额法这两个概念。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一般纳税人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并且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而售价金额法是零售企业常用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它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从法律规定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计税方法等做了明确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对于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存货的商场来说,在计算增值税时,要准确确定商品的销售额。因为售价金额法下商品按售价记账,在计算销项税额时,需要将含税的售价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换算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 + 税率)。然后根据不含税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同时,商场购进货物时取得的符合规定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采用售价金额法对商场经营和税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税务方面,准确核算商品的进销差价,能更合理地计算销售成本和利润,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如果进销差价核算不准确,可能导致销售成本计算错误,进而影响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在经营方面,售价金额法便于商场对商品进行管理和核算,能够简化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商场需要定期对商品进行盘点,以确保“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余额准确,从而保证销售成本和利润计算的准确性。如果盘点不及时或者不准确,可能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