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结婚再领证,还是先领证再结婚呢?
我和对象打算步入婚姻殿堂,现在纠结是先办结婚仪式再去领证,还是先领证再办仪式。不知道这两种顺序在法律上有什么区别,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想了解下到底哪种顺序更合适。
展开


在探讨先结婚再领证还是先领证再结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结婚”在法律和传统认知里的不同含义。在传统观念中,举办结婚仪式,也就是办婚礼,意味着两个人正式结为夫妻,开启共同生活。然而,从法律层面来讲,结婚是指男女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这才是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定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这表明,只有领取了结婚证,男女双方才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夫妻,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才会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障。 如果先举办结婚仪式,之后再去领证,那么在领证之前,双方虽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在法律上并不被认定为夫妻关系。在这段时间里,双方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方面可能无法像合法夫妻那样受到全面的法律保护。例如,在财产方面,如果双方在这期间有共同购置的财产,一旦发生纠纷,由于没有合法的夫妻关系,财产分割可能会面临复杂的情况,难以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则进行处理。 而先领证再举办结婚仪式,自领取结婚证起,双方就成为合法夫妻,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即刻生效。此后,无论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相互扶养的义务,还是在一方出现意外等情况下另一方的权益保障,都能依据法律得到明确的支持和保护。 综上所述,从法律风险防范和保障自身权益的角度出发,建议先领证再举办结婚仪式。这样可以确保双方的婚姻关系从一开始就受到法律的保护,避免因法律关系不明确而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和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