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应该先订婚后领证,还是先领证后订婚?


在我国,订婚并非一个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它更多地是一种民间习俗,代表着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对于未来婚姻关系的一种意向表达和初步约定。而领证则是具有明确法律意义的行为,它标志着男女双方正式建立起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 从法律规定上来说,并没有对先订婚后领证还是先领证后订婚作出强制要求,完全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意愿和家庭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这表明,领证是确立婚姻关系的关键法律程序。 先订婚后领证,这种顺序是比较传统的做法。订婚时,双方家庭往往会举行一定的仪式,可能还会涉及彩礼、嫁妆等财物的往来。在这个阶段,双方可以进一步加深了解,为正式结婚做更充分的准备。然而,如果在订婚之后、领证之前双方决定不再结婚,那么就可能会涉及到彩礼返还等问题。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先领证后订婚,这种方式则是先从法律上确立了婚姻关系,再通过订婚仪式来向亲朋好友宣告。这种顺序可能会让双方在心理上更有安全感,同时也避免了在订婚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领证的尴尬局面。不过,在领证之后,如果再进行订婚等习俗活动,涉及到的财物往来等问题,在法律上可能会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或赠与等不同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综上所述,先订婚后领证和先领证后订婚各有特点,在法律上并没有优劣之分。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顺序。无论选择哪种顺序,都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