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核追诉是什么意思?


‘被核追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标准的法律术语,推测你想问的可能是‘被追诉’。‘被追诉’通俗来讲,就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因为涉嫌违法犯罪行为,进入到司法机关的调查、起诉、审判等法律程序中。 从法律程序的角度来看,被追诉意味着司法机关认定有一定的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要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刑事责任。一般来说,追诉会经历几个阶段。首先是立案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根据掌握的线索和证据,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就会决定立案。比如,有人发现自己家中被盗,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经过初步调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就会对这起盗窃案立案。 立案之后,进入侦查阶段。在这个阶段,司法机关会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询问证人、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等。例如在上述盗窃案中,公安机关可能会调取小区的监控录像,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踪迹,询问周边居民是否看到可疑人员等。 侦查结束后,如果司法机关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决定起诉,那么案件就进入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作出判决。 关于追诉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了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这一规定表明,在一定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但超过了这个期限,一般就不再追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