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主观恶意拒付的性质是什么?

我遇到了有人主观恶意拒付我款项的情况。对方明明有支付能力,却故意找各种借口不还钱。我不太清楚这种主观恶意拒付在法律上到底算什么性质,是违约行为,还是有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呢?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展开 view-more
  • #恶意拒付
  • #违约性质
  • #侵权责任
  • #拒付犯罪
  • #法律后果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主观恶意拒付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在有能力履行支付义务的情况下,故意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支付相应款项的行为。这一行为在民法和刑法等不同法律领域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从民法角度来看,主观恶意拒付通常被认定为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双方存在合同关系,其中一方有支付款项的义务,而恶意拒付时,就违反了合同约定。受损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支付款项,并承担因违约造成的损失,比如利息损失、为追讨款项而产生的合理费用等。 在某些情况下,主观恶意拒付可能还会构成侵权。如果恶意拒付行为给对方造成了除经济损失之外的其他损害,如名誉损失等,受损方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从刑法角度分析,若主观恶意拒付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涉嫌犯罪。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体现了在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对恶意拒付行为的严厉打击。 此外,在商业交易中,如果恶意拒付涉及合同诈骗等情形,也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等罪名。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