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不工作就没办法了吗?
我有个官司胜诉了,对方成了被执行人,但我发现他一直不工作,也没什么财产可供执行。我很担心拿不到应得的赔偿,想问下遇到这种被执行人不工作的情况,难道就真的没办法让他还钱了吗?
展开


在司法执行过程中,当被执行人不工作时,并非就没有办法了。首先我们要了解“被执行人”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法院判决后,需要履行一定义务,但却没有履行的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里,有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也就是说,即便被执行人不工作没有工资收入,但他可能有其他形式的财产,比如名下的房产、车辆,或者在银行的存款、持有的股票基金等。法院可以对这些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操作,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此外,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通过不工作来逃避执行,属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法院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名单。一旦被列入该名单,被执行人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也可能无法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而且,若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以,当遇到被执行人不工作的情况,申请执行人应及时与执行法院沟通,配合法院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