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其中包括什么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一部旨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的重要法律。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该法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即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在教育内容上,它包括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强调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还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让人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教育对象来看,涵盖了全体人民,重点是青少年和儿童。对于不同的群体,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例如,学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升国旗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支持和保障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通过这部法律,全方位地保障和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