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专利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侵犯知识产权专利的处罚方式多样,主要包括民事赔偿、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首先是民事赔偿方面。侵权人要承担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这里的损失包含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打个比方,如果因为侵权人的行为,导致被侵权人的专利产品销量下降,那这部分销量损失就是直接损失,侵权人得进行赔偿;还有一些因为侵权行为导致的其他合理支出等可能算间接损失。而且,法院还可能依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判决侵权人支付惩罚性赔偿,以此来起到威慑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若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其次是行政责任。相关行政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并没收其侵权所得。要是侵权行为情节比较严重,还会对侵权人处以罚款,罚款数额要依据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比如多次故意侵犯专利知识产权的行为,罚款数额往往会更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最后是刑事责任。当侵犯专利知识产权的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就可能构成犯罪,侵权人会面临刑事处罚,具体刑罚有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举例来说,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制造、销售其专利产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就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总之,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专利行为的处罚,是为了维护专利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