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有什么操作规程?
我想知道警察在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具体要遵循什么样的操作流程。比如遇到不同类型的违法犯罪,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在制止过程中有哪些步骤和要求,我很关心这些内容,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是规范人民警察在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的重要准则。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关键概念。 现场制止,就是警察为了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或继续,对违法犯罪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手段。这里涉及到武力使用的分级,从口头制止开始,这是最温和的方式,警察通过命令、警告等语言,要求违法犯罪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如果口头制止无效,就可能会升级到使用徒手制止,也就是警察用身体动作来控制违法犯罪行为人,比如擒拿、控制等动作。 当徒手制止也无法达到目的时,就会考虑使用警械制止,像警棍、手铐等警械。警械制止有严格的使用条件和规范,不能随意使用。比如使用警棍时,要避免对违法犯罪行为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使用武器制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如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等。使用武器是非常严肃的行为,必须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并且遵循相应的程序。 整个操作规程要求人民警察在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遵循依法、安全、准确、适度的原则。依法就是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安全是要保障执法人员自身安全以及周围群众的安全;准确是要准确判断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制止方式;适度就是制止行为的强度要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避免过度使用武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