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之后还要走什么程序?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在取保候审之后,大致要经历以下程序: 首先是侦查阶段的继续侦查。公安机关并不会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就停止对案件的侦查。他们会继续收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证据,调查案件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仍然需要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例如在接到传唤时,及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如果拒绝配合,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 接着是审查起诉阶段。当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所有证据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判断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否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在这个阶段,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向检察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证据。如果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最后是审判阶段。如果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就会进入到人民法院的审判程序。法院会根据检察院提供的证据以及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在整个审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需要按时出庭参加诉讼,遵守法庭纪律。如果被判处实刑,那么之前取保候审的时间不会折抵刑期;如果被判处缓刑,犯罪嫌疑人在缓刑考验期内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等。 总之,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结束,犯罪嫌疑人仍然需要积极配合各个阶段的司法程序,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