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对公职人员会有怎样的处理?


酒驾对公职人员的处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酒驾在法律上的定义和相应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对于公职人员而言,除了上述的行政处罚外,还会面临纪律处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公职人员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予以开除。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如果公职人员只是酒驾,未达到醉驾标准,也就是血液酒精含量在20mg/100ml至80mg/100ml之间,虽然不涉及刑事犯罪,但也会违反公职人员的纪律要求,可能会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纪律处分。这会影响公职人员的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而如果达到醉驾标准,即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就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旦被追究刑事责任,公职人员可能会面临开除公职的处分。因为公职人员代表着国家形象和公信力,必须遵守更严格的行为规范和法律要求。酒驾不仅危害公共安全,也违背了公职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所以,公职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酒驾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