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标准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我最近了解到有破坏生产经营这种行为,感觉还挺严重的。就想知道要是有人犯了破坏生产经营罪,法律到底会怎么处罚他呢?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处罚轻重的?想具体了解下这方面的规定。
展开


破坏生产经营罪,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出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去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用其他方法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 按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对于犯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标准如下:一般情形下,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这里的“拘役”,就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 要是犯罪情节严重的,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关于“情节严重”法律并没有非常具体统一的量化标准,司法实践中通常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四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是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三是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四是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达到这些标准,就会进入刑事司法程序追究责任。 比如,小张因为和某工厂老板有矛盾,为了泄愤,他多次偷偷去破坏工厂的机器设备,导致工厂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会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处罚。 总之,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罚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