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是怎样的?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格欺诈指的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和界定。其中,属于价格欺诈行为的有:谎称商品和服务价格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以低价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以高价进行结算;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等。 在这些行为中,虚假折价、减价或价格比较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商家声称某商品原价100元,现特价50元,但实际上该商品从未以100元的价格销售过,这就属于虚假折价。再如,通过虚假的价格比较来误导消费者,在同一经营场所内,使用低价标示部分商品,再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也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对于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规定,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消费者如果遭遇价格欺诈行为,可以通过拨打12315等方式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经营者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诚信经营,避免因价格欺诈行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