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物业公司做法人风险大吗?


在探讨开物业公司做法人风险大不大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法人的概念。法人并不是指某个人,而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法定代表人则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法人。 从法律层面来看,开物业公司做法人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以下从几个常见方面为你详细分析。 首先是民事责任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在物业管理中,如果物业公司因管理不善,比如小区公共设施维修不及时导致业主受伤,或者物业服务不到位引发业主损失等情况,法人就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即便最终赔偿由公司承担,但如果法定代表人存在过错,公司在承担责任后可能会向其追偿。 其次是行政责任风险。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物业公司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规定。例如,要按照规定的服务标准提供物业服务,按时进行物业备案等。如果物业公司违反相关行政管理规定,法定代表人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比如,若物业公司未按规定公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相关部门可能对公司进行罚款等处罚,同时法定代表人也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 再者是刑事责任风险。虽然相对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法定代表人也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如果物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恶意拖欠员工工资且数额较大、骗取业主物业费等,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法定代表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相关罪名的规定,若公司触犯此类法律,法定代表人难辞其咎。 不过,风险也并非不可控。作为物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通过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司运营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同时,在日常经营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各项义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开物业公司做法人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做好风险防控措施,这些风险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和降低的。在决定是否担任物业公司法定代表人时,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责任和风险,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谨慎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