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罪的六种情形是哪些?


非法行医罪,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六种情形。 第一种,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医师资格需要通过正规的考试和认定程序来获得,只有取得了这个资格,才有合法行医的基础。就好比开车需要驾驶证一样,没有医师资格却给人看病,就是非法行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二种,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开办医疗机构是一个比较复杂且需要严格审批的事情,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比如场所、设备、人员等方面都有要求。如果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开诊所给人看病,这显然是不合法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三种,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当医师因为某些原因被吊销执业证书后,就意味着他在一定时间内或者永久失去了合法行医的资格。在这个期间还继续从事医疗活动,就构成了非法行医罪。 第四种,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在乡村地区行医也需要有相应的资质,也就是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如果没有这个证书却在乡村给人看病,同样属于非法行医的范畴。 第五种,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家庭接生员的职责主要是进行家庭接生工作,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去进行其他的医疗行为,比如治疗疾病等,那就是不被允许的,可能会构成非法行医罪。 第六种,具有医生执业资格,但超出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医生只能在注册的地点、按照注册的类别和范围行医,如果超出了这些限制,并且情节比较严重,也会被认定为非法行医罪。《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执业地点、类别和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