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民事纠纷的法院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小额民事纠纷向法院起诉,一般有以下流程: 首先是撰写民事起诉状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然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立案。民事起诉状要清晰写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证据材料则是能支持你诉求的各种材料,比如合同、聊天记录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案件被受理后,法院会给你一份缴费通知书,按照指示向指定银行缴纳诉讼费用,再将银行给你的缴费单据拿到法院换票。诉讼费用是起诉需要缴纳的费用,不同案件收费标准不同。 接着等待法院通知开庭,一般会发开庭传票。传票上会写明开庭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 按照传票指示的时间、地点出庭参加诉讼。在法庭上,要遵守法庭秩序,按照法官指引进行陈述、举证、辩论等环节。 开完庭等待判决结果,如对结果不服,自收到判决结果之日起至15日可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如果债务人下落不明,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相关概念: 管辖权:就是哪个法院有权受理这个案件的权力范围 诉讼费用:打官司需要向法院缴纳的费用 开庭传票:法院通知当事人开庭的书面凭证 上诉: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向上一级法院要求重新审理的行为 经常居住地: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