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院起诉的流程和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民事法院起诉流程和时间如下:
起诉流程:
首先是起诉环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几个条件。一是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打个比方,别人借了你的钱不还,你就是直接利害关系人,能去起诉,要是和这事没关系的人就不能起诉;二是要有明确的被告,得清楚要告谁;三是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比如你要求被告还钱,得说清楚借了多少钱、什么时候借的这些事实;四是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状要记明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事项。
接着是受理环节。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的,会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要是对裁定不服,还可以提起上诉。法院立案后,会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要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话,法院会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即便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也不影响法院审理。
然后进入开庭审理环节。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出示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并有当事人进行质证的程序,按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权利义务等一系列顺序进行。法庭辩论则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的程序,目的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和正确适用法律。书记员会把 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录成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最后是宣判环节。法庭辩论终结后,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时间方面:
从起诉到受理,快则几天,慢则7天(符合条件7日内立案,不符合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送达起诉状副本给被告需5日,被告答辩期15日。之后开庭时间由法院安排,一般会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并公告。审理期限,如果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还可延长。
相关概念:
管辖权:就是确定哪个法院有权审理这个案件,比如有的案件归被告住所地法院管,有的归侵权行为地法院管等。
质证: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 。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