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民事起诉的一般流程如下: 首先是原告起诉。这一步就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要注意写清楚起诉状,里面得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像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还要明确诉讼请求,比如要求对方赔偿多少钱、履行什么合同义务等;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也就是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要起诉对方。 接着是法院受理环节。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看看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如果符合,会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诉讼费,交完费后就予以立案;要是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要是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可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法院受理后,5日内会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 然后被告要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之后是排期开庭。法院会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如果是公开审理的案件,还会提前3日进行公告。 再就是开庭审理,这又分为几个阶段。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出示各类证据,双方就证据发表意见;法庭辩论阶段,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法庭调解阶段,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若未达成调解协议,就进入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阶段。 最后是宣判。如果当事人同意判决,那就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者向法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要是不同意裁判,裁定的话,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的话,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 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整个民事诉讼流程有着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程序的公正进行。 相关概念: 管辖权:简单说就是哪个法院有权管这个案子。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地区的法院都有不同的管辖范围规定。 质证:就是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