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的案源信息有哪些?


税务稽查案源信息指的是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相关,能够为税务稽查工作提供线索的各种信息。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类型。 首先是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税收数据和信息,这是税务稽查案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时,需要向税务机关报送各类报表和资料,其中包含了其经营活动、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的信息。税务机关会对这些申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发现异常,就可能将其列为稽查案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纳税人有义务如实申报纳税信息,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是税收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税收管理员在对纳税人进行日常巡查、纳税辅导、发票管理等工作时,可能会发现一些疑点或异常情况,例如企业发票使用异常、税负率明显偏低等。这些情况会被反馈给税务稽查部门,作为案源信息。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日常管理发现税收风险,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再者是上级交办、督办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线索。上级税务机关会根据工作安排和重点关注领域,将一些涉及重大税收违法的案件交办或督办给下级税务稽查部门。这些案件通常涉及金额较大、影响范围较广,需要重点查处。上级交办、督办案件体现了税务系统对重大税收违法问题的重视和打击力度。 然后是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的线索。税务机关会与其他政府部门,如工商、海关、银行等进行信息共享。通过这些部门提供的信息,税务机关可以了解纳税人的经营状况、资金往来等情况,从中发现税收违法线索。例如,银行提供的企业资金流水信息可能显示企业存在隐匿收入的情况。 最后是检举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税务机关检举税收违法行为。检举人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提供线索。税务机关会对检举信息进行核实和处理,如果属实,会对被检举的纳税人进行稽查。《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对检举事项的受理、处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以保护检举人权益并鼓励社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