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25000元且已经取保了,能否判缓刑呢?
朋友因盗窃25000元被取保了,家里人都很担心最后的判决结果。想知道这种情况下判缓刑的可能性大不大,具体要满足哪些条件才可能判缓刑,以及取保和判缓刑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


盗窃25000元且取保后是否能判缓刑,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从盗窃金额对应的量刑来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窃2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按照《刑法》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在量刑上满足了缓刑适用中“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之一。 其次,缓刑的适用有着严格的法定条件。依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是犯罪情节较轻;二是有悔罪表现;三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是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再者,关于取保候审与缓刑的关系,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判缓刑。虽然在实践中,被取保候审的罪犯有较大概率被判处缓刑,但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有违反规定的行为,比如再次犯罪、干扰证人作证等,或者经审查发现存在漏罪等情况,那么判缓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最后,还需要考虑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知程度、悔过态度等因素。例如,犯罪分子在盗窃后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且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表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那么判缓刑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增加。反之,如果犯罪分子毫无悔罪之意,甚至有再犯的倾向,那么就不太可能被判处缓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